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推进的背景下,零碳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2025年,“零碳园区”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迈入规模化发展“元年”。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2025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简称“报告”)。该报告从全局视角洞察零碳园区建设意义,剖析现实挑战和阻力,通过对示范案例的深度研究,为打造零碳园区提供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参考。

《2025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
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上海市普陀区委副书记赵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尹海涛,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办公室副主任宋志刚,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席院长古月,施耐德电气中国战略与咨询业务部综能微网业务负责人黄弘扬等嘉宾共同出席发布会。

《2025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正式发布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绿色低碳转型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强有力抓手。因此,零碳园区成为挖掘工业与建筑减碳潜力、推动经济脱碳的突破口。尹海涛在报告中指出:“零碳园区就像一个‘能源微生态’,既有用电需求,又有电力保障,通过部署分布式微电网推动用能结构转型、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成为加速能源深度转型最重要、最落地的路径。”
基于此,今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联合施耐德电气等多方机构发布了《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而本次报告是此落地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形成报告,旨在由点及面的为中国零碳园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慧支持和实践参考。
技术、生态齐发力,破解零碳园区规模化难题
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实践热潮,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然而,建设零碳园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面临着“商业难闭环、技术欠成熟、路径不清晰”的挑战。
从商业模式来看,零碳园区初期投资规模巨大,用于传统能源设施的电气化改造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回收周期长,这将对园区开发主体和入驻企业构成财务压力。
在技术应用方面,零碳园区建设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不同自然禀赋、行业属性园区的技术路径和转型措施选择有着较大差异,许多关键技术仍处于示范或商业化早期阶段,缺乏在园区层面规模化应用、经济可行的成熟方案。
在减碳路径上,零碳园区中的不同业态各自能耗情况、降碳方法差异显著,需要定制解决方案以及深入场景。虽然有绿电直连等能源政策出台,但相关的市场机制还不明确、专业门槛高、落地流程尚未成熟。这些因素叠加大大提升了零碳园区建设的专业难度与综合要求。
针对上述挑战,此次报告提出推进零碳园区的规模化发展,需要从技术创新和生态协作两方面发力。
首先,技术是推动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能直接减少碳排放,还能为转型提供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借助AI技术的赋能,暖通系统能够实现10%以上的能效提升;而通过部署直流架构,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损耗,使得能源传输效率提高7%以上。此外,源网荷储的协同运作将有效挖掘企业需量电费的优化空间,进一步助力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性。随着技术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场景精细化管理为企业创造更为丰厚的收益。
其次,园区运营方与企业应当发挥生态力量,突破单一主体的能力边界。零碳园区的本质,正是 “自上而下机制设计” 与 “自下而上场景优化” 的深度融合。这就要求政府、园区管理方、入驻企业、专业服务商、学术机构构建协同生态,以机制创新明确权责,以技术整合破解专业难题,以模式探索平衡绿色效益与经济价值,最终推动零碳园区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普及”,成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解读优秀案例,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随着国家对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零碳园区建设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为统筹有序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提供重要工作指引。
报告认为,实践经验对目前中国的零碳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报告选取了园区、工业及泛建筑领域示范案例进行研究,这些园区或企业的用能结构转型、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和节能降碳改造等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园区低碳化提供参考样本。
以获评世界经济论坛“可持续灯塔工厂”殊荣的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为例,它构建了一套技术可模块化、经济可盈利、模式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将先进技术与减碳举措相结合,推进绿色变革和可持续发展。该工厂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生态设计、开发闭环二氧化碳跟踪平台、打造提高能源效率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发展新型循环商业模式等创新举措,短短两年成功将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量减少90%,水资源使用减少15%,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
古月表示:“零碳园区的价值已远超减排本身的范畴,既是落实‘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重构产业绿色竞争力的‘新引擎’。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驱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依托技术与实践经验,与各界伙伴共同加速中国零碳园区建设。”
